《理解媒介》第一章-媒介即讯息

沉溺于世的人何曾意识到周遭对自身影响,仅会无限的沉溺,沉溺,再沉溺罢了,而这一切,只因周遭想让他们沉溺。

——编者LittleHei(2021.1.27)注

实际上,任何人读到“媒介即讯息”时,多半都能很快理解作者想写什么,很简单,因为“媒介”本身是一个词项,“讯息”同样也是词项,搭配“即”便呈现最简单的蕴涵关系,两者又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冲突,在一般人眼里,“媒介”是承载“讯息”的,两者不能一概而论,而现在麦克·卢汉指明可看为一体,就形成了该章最关键的点——媒介何以能成为讯息,而这又将带来什么。

在该章,麦克卢汉举了许多例子来证明“媒介即讯息”,对我而言,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电力时代”的相关引例,若要我现在去说服别人“媒介即讯息”,我一定会说:“你把你的手机拿出来,那就是讯息,而你仅在使用这种媒介。”当然,这种极现代而又极粗浅的“电力时代”案例不能完全诠释“媒介即讯息”,“讯息”所含内容,至少能改变人对讯息所述事物的部分看法,其效力正如书中所言,媒介之所以有影响力,是因为其包含了内容,而内容又作为媒介包含其它内容,换而言之,“媒介即讯息”的效力,取决于其包含内容的多少。

所以,手机这种一看就极富内容的媒介,到底给人带来了什么?按麦克·卢汉的话来说,媒介就是人感觉的延伸,对人的协作与活动起到控制作用,却对其形式产生不了任何作用。说句人话,就是“媒介可以让你对想吃什么食材产生影响,但对你什么时候吃,是煎是炒是烹是炸没有任何作用”那么看向手机,它是仅仅以大量的讯息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吗?显然不是。就从我个人体验来说,我最近发现我愈发脱离不开短视频了,原因很简单,在刷的时候,我能享受到快乐,长视频作为单一视频所传递的内容远不比多个短视频传递的内容来的多,可能刷短视频的时间远大于一个长视频,但我仍然愿意去刷,更在于我能在每时每刻,空下来便能看,即使刷到了一些不能让自己开心的视频,也能“一划而过”,长视频则通常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去观看才能充分理解其意义,到那时,时间花了也不一定能是自己愉悦,对于现代的人来说,那便是“得不偿失”。

说了这些,不是为了说“短视频能比长视频更使人愉悦”,而是想说“我们正被手机这一媒介所内涵的内容影响,变得浮躁而又浑然不知”,在人无限的刷短视频的过程中,人便会无形中刻意的追求“最短时间最高效率的最大愉悦”,正如上文所言,我看到不喜欢的便“一划而过”从而避免影响心情,这在生活各方面也不断得以体现:与朋友出去约饭首先想的不是见到朋友的开心,而是先打开手机看看XX点评对饭店的评价,不好则提前换;购买东西时首先想的不是东西是否有用,而是直接打开评价看大众如何使用再判断自己是否应该购买。在这“现代电力时代”,因为手机这一媒介,人们正变得越来越“功利化”,打引号是因为这跟金钱等实物多半无关,但多半跟人自身对“高效运用时间”已经到了一种疯狂乃至于痴迷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大量的信息随着智能手机及互联网的普及涌入当今世界,其包含的讯息不只是“现代已到”,还有“超快节奏生活已到”,人们不断的被影响,自己却毫无意识, 看着他人使用,自己也适应着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不断沉溺。这种现象使我能定下结论:媒介即讯息,这讯息不仅是客观的信息,而是能切实影响人们生活的“思想”,一种因人这一种族自身而起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