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媒介》第六章-作为转换器的媒介

将知识转变为现实,将现实转变为知识,这就是媒介的魅力所在。

——编者LittleHei(2021.8.22)注

文字,最简单的媒介,承载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无论作为媒介本体的文字如何变化,其所承载的知识也一直延续至今;当我们不曾认识到的,未曾记录的新事物出现在我们眼前时,第一刻将其记录的总是我们的大脑,但在之后又会归于文字之中流传下去,这便是媒介作为转换器的双向转换功能。

诚如麦克卢汉在文中所言,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黄金时代”,作为转换器的媒介已经不再需要传统的纸质文字予以记载了,我们可以利用当下各类电子设备(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将世界各种形态的知识存储其中,发布于网络之上供多数人参考,不过别忘了,我们人的外延也是媒介,我们一切的感觉知觉都是供我们接触世界所用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感觉知觉,这一从事物到感觉的转换也是作为转换器的媒介所起的作用,因此我们并不能保证一个在现实中的知识在转换后能够100%的传递到每个人,它有可能经过个人思考变成120%,也有可能被曲解变成10%,总之转换器不能完全做到传递作用,如何正确的传播被转化后的知识,这个问题便偏向于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并不能在研究媒介中予以解答。

话虽如此,人类仍在不断努力,尽力将转换过后的知识能够不被人曲解或过分解读,时至今日,我们所能看到的所有论文基本上都有注解;在双语翻译时肯定会显示两方语言;在写文章时都会添加一句“引语”,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作为转换器的媒介正确发挥作用,试想一下,要是对人通用的急救动作没有世界标准翻译,一个简单的“推”动作是不是就会引发“推多少”、“怎么推”、“何时推”三种问题?人们虽懒,但在重要的问题,尤其是性命攸关的问题上十分谨慎,为此我们才需要“世界标准操作流程翻译”,才需要互联网来进行最快的讯息传播确保世界范围内所有动作都是经过最新实验认证的,才需要各种计量器械确保施救药物量统一,为了让经过媒介转换的知识得到最正确的利用,再多的配合也不为过。

所以在现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国际共识”,越来越多人的意识趋于统一,这是好事但也很可怕,好事是人们不会对事物产生过多的分歧,世界将会十分和平,可怕之处在于不会有人提出质疑,没有人会想去推动世界发展,如何在这两种情况下保持平衡,也是我们需要去考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