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媒介》第九章-书面词:以眼睛代替耳朵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编者LittleHei(2021.8.24)注

上一章刚讲口语词,这一章就来讲书面词了,不过有逻辑也是麦克卢汉的特点,这倒也方便说明口语词和耳语词的区别了。

这章麦克卢汉说了很多书面词对古代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等的影响,归于一句话就是“书面词让人分离,让人用视觉传递一切”,但分离什么呢?很简单,从过去的旧文化分离是分离,让自己的知识印刻在书上也是分离,两者具有同一性质,就是尽可能的避免“口语词”的出现,让所有讯息的传递不需要依赖人的口语相传,这样便可以避免讯息传递时的失真(不让人产生误解)。

能看得出来麦克卢汉是比较推崇字母表的,并说使用汉字的我们在逐渐向字母表靠拢,以此获得一致性和连贯性(这也就是说汉字等象形文字本身就是没有一致性和连贯性的产物,会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文自由的探索产生影响,因为各个文字都是单独的个体,连起来需要一个个解读,这就造成了转换困难),赞扬字母表用最简单的字母包容了所有语义。确实,除了字母表,任何一个文字系统都没有脱离象形这一环节,不过这不能说汉字就不具有书面词的分离特性了,汉字等其它象形文字一样将知识从人类脑中剥离并记录下来,只是在解读过程中仍然依赖人对象形文字所对应的“形”而做出反应,比起字母表的直接反应确实慢了点,不可避免地使使用象形文字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趋于缓慢。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一味地否定,象形文字在由耳转眼的过程中是具有其独特历史意义的,比起字母表组合而言,直接从现实事物转换为文字更有助于初期文字记忆及传播,为各文明提供了发展初期最容易掌握的书面词,再经过改良之后(繁体字变为简体字),同样也能与字母表同台竞争,因此我们也并不需要过于悲观。

合理利用口语词是人际沟通的基础,准确运用书面词是进步的助推剂,至于何时用“耳”何时用“眼”我只想说:“这不是取舍问题,而是选择问题。”